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等十余门专业基础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掌握思想政治基本理论知识、现代教育理念、具备从事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能力,具备在中学进行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组织课外活动和从事教育研究的能力,能较好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阅读外文资料和一定的听、说、写能力、具有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宣传的基本能力,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本科应用型人才。
2.历史学专业(文化遗产方向):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文化遗产概论、博物馆学概论、考古学概论、简牍学概论、人类学概论、民俗学概论、文物保护政策与法规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掌握文化遗产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文化遗产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初步具备从事文化遗产相关事业的能力,掌握文化遗产的基本理论、知识与文化遗产保护技能;基本掌握与文化遗产领域相关的历史学、考古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等相关理论和知识,能够从人类学、民俗学、宗教学等领域把握文化遗产的核心价值和理念;了解国内外文化遗产学研究与教学的前沿理论和发展动态;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并具备文化遗产调查与保护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3.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
主要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学概论、中国政府与政治、比较政治制度、中国政治制度史、中国政治思想史、西方政治思想史、公共政策理论、行政法、社会调查与统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较好地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现代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从事管理、宣传、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4.民族学专业:
主要课程:民族学、社会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方法、民族学概论、民族社会学、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民族学概论、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史、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能较好地掌握政治学、行政学、现代公共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从事管理、宣传、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5.美术学专业:
主要课程:《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Ⅰ、Ⅱ、Ⅲ、Ⅳ)》、《色彩(Ⅰ、Ⅱ、Ⅲ、Ⅳ)》、《中国画》、《油画(Ⅰ、Ⅱ)》、《版画》、《书法》、《雕塑》、《技法理论—解剖、透视》、《设计基础》、《艺术学概论》、《电脑美术设计》、《美术创作与论文写作》、《中学美术教材教法》、《摄影》、《油画方向课程》、《版画方向课程》、《国画方向课程》、《综合方向课程》等三十余门。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一定美术素养,能够掌握美术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独立美术创作能力,能够成为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社会经济建设需求的美术工作者,为本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美术专业应用型人才。
6.音乐学专业:
主要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曲式与作品分析、合唱与指挥、中学音乐教材教法、电脑音乐制作、音乐美学、钢琴即兴伴奏、民族民间音乐、声乐、钢琴、艺术学概论、歌曲分析与写作、形体与舞蹈、复调、民族器乐(二胡、古筝、笛子)、器乐编配常识、中外音乐史、黔西南民族音乐(一)八音坐唱歌舞编排、黔西南民族音乐(二)八音坐唱器乐编配,戏曲音乐理论、苗族音乐文化赏析等三十余门。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一定的科学素养,具有较好发展潜力,具备现代教育观念,掌握音乐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创作能力,培养合格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社会需求的音乐工作者,为本地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培养人才。
7.舞蹈学专业:
主要课程:舞蹈学、教育学、古典舞基训、芭蕾基训、民族民间舞、中国古典舞身韵、剧目排练、剧目实训、舞蹈编导、中国舞蹈史、艺术学概论、舞蹈作品赏析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应用型人才为重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民族团结精神,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素质一流,掌握舞蹈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等基础知识,熟悉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和知识,了解舞蹈学学科前沿,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先进的教育理念、求实的教育精神、厚实的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学和教研能力,具有教育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现代社会需要从事舞蹈表演、舞蹈教学和舞蹈理论研究,能扎根民族地区的现代基础教育的舞蹈方向师资和应用型人才。
8.物理学专业: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模拟电子线路及实验、数字电路及实验、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学及实验、物理教学论等。
培养目标: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高素质的物理基础教育的应用型人才。
9.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实验、高频电子线路、高频电子线路实验、传感器技术、传感器实验、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单片机实验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相关实验训练,能在电子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应用技术型人才。
10.安全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安全科学导论、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安全人机工程学、工业通风与除尘、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防火防爆工程、化工过程安全、化工原理、职业卫生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安全科学、安全技术及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安全技术及工程、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健康环境检测与监测、安全教育与培训、安全评价与咨询、安全科学研究等工作基本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
11.汽车服务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机械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汽车构造、汽车理论、发动机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汽车电器设备、汽车维修工程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汽车产品及技术服务的基础知识,必要的汽车营销和企业管理知识,相应的保险和理赔知识,具备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能在汽车生产、销售、维修等行业和管理部门从事汽车服务技术或汽车服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方向)
主要课程: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教育学、文学概论、美学、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比较文学、马列文论、西方文论、中国古代文论、影视艺术、心理学、秘书学、公共关系学、计算机等三十余门。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各类学校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教师、教学研究人员及其他教育工作者,以及文化、宣传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13.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中国语言文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现代汉语语音、词汇、语法、修辞与教学、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技能、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外文化概论、少数民族语言与文学、英语精读、英语听说、跨文化交际、教育心理学等。
培养目标:培养注重汉英(或少数民族语言)双语教学,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具有扎实的汉语和英语(或少数民族语言)基础、较高的中华文化素养、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良好的对外汉语教学、双语教学的教学技能,能在国内外相关学校从事面向外国人的对外汉语教学,或在少数民族地区从事双语教学,或在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涉外企事业单位从事涉外文秘、翻译、中外文化交流等相关工作的语言应用型人才。
14.汉语言文学专业(文秘方向):
主要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中国古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秘书学、文书学、社会学概论、秘书心理学、现代管理学、公共关系学
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素质和品德修养,掌握从事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在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新闻部门从事秘书、档案、公关、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15.广播电视学专业:
主要课程:新闻学概论、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新闻道德与法规、中国新闻事业史、外国新闻事业史、公共关系学、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播音与主持、电视摄像、电视节目编辑与节目制作等学科。
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广播电视学基本理论和宽广的文化科学知识,受到广播电视新闻采访、写作、编导、播音、节目主持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广播电视节目策划、编辑、采访、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能在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宣传部门从事编辑、采访、节目主持与管理等工作的广播电视学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广播电台、电视台从事播音、节目主持、出镜记者、节目编导、新闻采编等工作,也可到党政、文艺部门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16.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主要课程:新闻传播学、新媒体概论、新媒体信息策划、网络新闻编辑、试听语言、新媒体经营管理、网页设计与制作、网络数据库技术、面对对象的程序设计、数字摄影、数字摄像、后期编辑技术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掌握网络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进行信息采写、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既能从事信息传播时代内容方面的深度、综合、跨学科的信息传播工作,同时也能在新闻传播技术方面从事设计、制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传播技术类工作的交叉复合型技术人才。建立立体化、多层次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社会、经济、信息的发展为主要培养基础,以适应市场发展为主要培养目标。
17.英语专业: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高级听力、笔译、翻译理论与实践、口译、口语、语法、听力、写作、阅读、语音、第二外国语、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语言学导论、英语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理论基础知识和较熟练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英语教学技能,能够在中小学领域从事英语教学及与本专业相关的部门从事外事翻译等工作的符合需要、服务地方、扎根基层的应用型英语人才。
18.翻译专业: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语音、听力、口语、语法、写作、英国文学选读、美国文学选读、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基础翻译、旅游翻译、科技翻译、商务翻译、基础口译、交替传译、中国文化、跨文化交际、中国经典文学作品选读、英语报刊阅读、公共演讲、高级汉语写作、第二外国语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英汉语言基础知识、较强的英汉两种语言与文化的转换和沟通技能、同时也具有较为广泛的百科知识及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技能、能熟练运用英汉两种语言在政府机构以及经贸、新闻出版、教育、科研、文化等各类涉外部门担任口、笔译工作的英汉双语翻译人才。
19.体育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学、心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体育史、体育概论、体育科研与方法、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学论、运动营养学、健康教育学、体育绘图、运动训练学、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乒乓球、体育舞蹈、体育游戏、游泳、民族体育等。
培养目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体育科学理论基础,掌握体育教育基本理论和技能,毕业后能胜任中、小学校体育教学、训练及竞赛工作,并能初步从事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学校体育竞赛管理、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应用型体育人才。
20.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
主要课程: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育学、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管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体育保健学、体育史、体育概论、运动生物力学、田径、体操、篮球、足球、武术、健美操、定向越野、体育旅游、导游学概论、高尔夫、舞龙舞狮、乒乓球、体育舞蹈、体育游戏、游泳、民族体育等。
培养目标:具有社会体育指导能力,培养德才兼备适应我国体育社会化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体育基础理论素养,掌握现代化教育及体育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术,能在各级体育管理部门、体育公司、社区、各类学校及相关培训机构从事社会体育的组织管理、体育教学、课外运动训练与竞赛工作等方面工作应用型体育人才。
21.运动康复专业:
主要课程:康复医学基础、体育学、运动医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康复生物力学、康复医学概论、运动训练学、康复评定学、推拿学、运动康复技术学、慢性疾病运动康复、肌肉骨骼运动康复、神经损伤康复等。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现代康复的基本理论,具备运动康复诊疗和运动防护技能,能胜任运动康复和运动防护方面的工作,能在各级医疗部门、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健身俱乐部、疗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残疾人康复机构及企事业等部门、从事运动康复医疗服务、运动健康促进指导、运动伤害防护、运动保健与营养指导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2.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主要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近世代数、程序设计基础、数值分析、中学数学研究、课程与教学论、数学建模、概率与数理统计、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一定现代教育理念,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数学教育教学技能,具备数学教师职业素养、教育技术和职业技能,从事数学基础教育教学及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23.统计学专业: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统计学导论、回归分析、随机过程、金融数学、统计软件、计量经济学、抽样调查、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知识与统计知识,能系统掌握数据采集、整理、分析和开发等知识技能,熟练应用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和分析实际问题,具备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统计调查、数据分析、决策支持和信息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4.化学专业: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分析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化工基础、中学化学教学法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和方法,通过教育理论学习、教学实践和工厂实习锻炼,具备从事化学教学和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进行化学基本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的能力,能在科研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
25.应用化学专业: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分析化学及实验、物理化学及实验、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化工基础、化工制图、精细化工、环境监测与保护、化工产品分析及实验、食品营养及安全、高等数学、普通物理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和知识经济的需要,掌握应用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技能,获得进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一定的能力在应用化学和其它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技术及管理工作的专门化应用型人才。
26.生物科学专业: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大学化学实验、植物学、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实验、人体组织解剖学、人体组织解剖学实验、人体及动物生理学、人体动物生理学实验、遗传学、遗传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生态学、生态学实验、生物教学论等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科研机构、高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及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27.应用生物科学专业: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化学、生态学、遗传学、植物学、动物学、普通昆虫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微生物学、植物检疫学、大学化学实验、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普通昆虫学实验、植物生理学实验、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遗传学实、农业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
培养目标:以生物技术、生物信息等高新技术为核心,培养面向现代高效农业、精细农业、特色农业等,具备应用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相关部门或单位从事有害生物的研究、生物资源保护、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28.财务管理专业:
主要课程: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基础、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学、统计学原理、成本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分析、审计学、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管理学、中级财务管理、投资学、金融市场学、经济法、税法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管理、经济、法律、财务、税收、会计、金融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财务管理和会计实务的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管理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筹融资、投资管理、资本运营、金融管理等工作的财务管理应用型人才。
2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环境科学概论、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城乡规划原理、数字测图、GIS原理与应用、遥感概论、遥感图像处理与实验、土地评价与土地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与设计、地图与测量学等课程。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宏观、中观区域规划和土地管理,从事城乡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30.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管理学、管理学原理、微观经济学、旅游学概论、市场营销学、服务效能、旅游资源与开发、心理学、教育学、旅游教学方法论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用现代旅游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素养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有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能在各类旅游相关企事业单位以及教育和研究机构等从事经营、管理、咨询、培训、服务、教育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1.学前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学前教育学、幼儿发展心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中外教育史、教育心理学、中外幼儿教育史、学前教育心理学、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学前游戏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文学、写作、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教育管理学、钢琴、声乐、舞蹈、美工、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保教机构、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其他相关机构从事保教、管理和研究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育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教育调查等。修业年限四年,毕业达到相关学业要求,授予教育学学士学位。
32.应用心理学专业:
主要课程:普通心理学、教育原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人体解剖生理学、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量学、团体心理辅导、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实验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学研究方法、专业英语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心理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初步的科学实验训练,能够在中小学校、工商企业、社区、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和心理学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3.小学教育专业:
主要课程:教育原理、小学教育心理学、小学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育哲学、比较教育学、微格教学、教育哲学、教育名著导读、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儿童文学、汉语基础、高等数学、概率统计、写作、教育法规政策、文学概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班级管理、学年论文。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学科知识和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在小学或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4.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算法设计与分析、Python程序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能够在企事业、行政管理、教育单位等部门从事计算机应用开发、管理维护、大数据分析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35.物联网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工程概论、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RFID原理及应用、无线传感网络原理及应用、单片机基础、嵌入式系统与设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物联网工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实践技能,具有感知技术、信息传输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能够在企业、事业单位和服务行业从事物联网技术相关的硬件集成开发、数据处理分析、系统维护等工作。
36.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高级编程、Python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大数据概论、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基础、统计学习、数据挖掘与数据仓库、Hadoop + MapReduce + Spark技术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掌握数据科学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和计算机应用维护的应用型人才。
37.网络工程专业:
主要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C语言程序设计、Java高级编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导论、互联网协议分析与应用、数据库系统、通讯工程、移动通讯与无线网络、Web程序设计等。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科学和网络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从事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运营、管理与维护以及网络应用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网络工程技术人才。